在电子厂的无尘车间里,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被严格控制在个位数,紫外线消毒灯和高效过滤器 24 小时运转,然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却可能成为破坏洁净度的隐形杀手。
人员操作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污染源头。工人们经过风淋室除尘后,手套上残留的滑石粉会随着指尖的摩擦不断脱落,尤其是在接触精密芯片时,这些微米级的粉末会附着在电路表面。更隐蔽的是,员工口罩佩戴不规范时,说话产生的气溶胶会顺着缝隙飘入空气中,其中含有的皮屑和微生物,足以让光学镜头产生瑕疵。
工具设备的潜在污染同样值得警惕。频繁使用的防静电周转箱,其拼接处的缝隙会积累脱模剂残留,每次开合都会释放出微量挥发物。而看似洁净的不锈钢工作台,若用普通酒精而非异丙醇擦拭,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矿物质结晶,会成为灰尘聚集的核心。
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往往被忽视。真空包装的 PCB 板在拆封时,塑料袋摩擦产生的静电会吸附空气中的微粒,这些 “搭便车” 的污染物会随着板子进入生产线。甚至连净化车间专用的无尘布,若在折叠时边缘产生绒毛,也会在擦拭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。
这些被忽略的污染源如同潜伏的隐患,可能导致产品良率悄然下降。只有建立更细致的污染源管控体系,才能让洁净车间真正实现 “零污染” 的承诺。
发布于:上海市九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